step2:从0到1构建岗位工作台
前景介绍:
在上一个章节里,我们介绍了双链块引的obsidian的知识体系软件的介绍,使用方法,并让学员建立了可迁移能力笔记本和岗位能力笔记本。作为我们第一个课程结业作业。但实际工作任务中,我们都是围绕职场目标,核心工作来开展的,所以我们要搭建一个 all in one 搞定上下同频 向上管理 事物清晰的 工作台。
什么是工作台
- 定义:工作台是指在你领取一个任务,或你领导指派一个任务后,你能建立这个任务的全生命周期的体系,达到向上管理,向下同频,产出交付,结果交付这样的一个过程。
- 包含:事物立项、评审、交付标准、过程sop、关键成果、预期资源等详细信息。
- 目标概念:结合个人的目标、公司当前阶段的目标、上级或下级对核心事物的看法、以及中间可能出现的问题的一个综合解决方案。
- 全局统筹:工作台是一个领取任务到完成任务的有效过程,基本上他会链接你的所有思维、知识、技能、先有清晰的工作台搭建,才会有后面清晰的任务步骤和产出。
- 成果:如果你能成功搭建自己的任务工作台,或岗位工作台,并让之有效运转起来,那么职场中的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。
什么场景下需要搭建工作台
如果你在一个项目,或任务的生命周期内,如果你每个阶段都有以下问题,或有一个类型的问题,那么你可以思考下 搭建个人岗位职场工作台。
假设你从公司整体性看你遇到的场景:
假设你是个人你从具体事情问题看到的场景:
具体需要搭建工作台场景示例:
- 上下不同频:你跟你领导探讨一个事情,获取不到对方的支持,对方觉得你没抓到核心,没get到他的点,或你们谈得很好,然后你行动了,再这个过程中他说你没抓住重点,然后反复沟通身心匹配
- 任务立项不通过:你写的某个方案、提案 就是获取不到领导的审批通过,反而被打压说,不符合阶段目标,没预期,没结果,再你积极立项的时候颇受打击。
- 被领导套路:你提了很多想法和idea,领导表面认可你,但是你实际行动的时候,他又各种不放心,中间各种事情。
- 产出不认同:你对整个事情的付出,阶段产出和结果,他不是很认同,但他做之前又没给你讲清楚,然后让你背锅
- 上限限制:你跟领导讲的东西,领导可能没get到,或他的经验和能力对这个事情不匹配,然后他不但不支持你,也不允许你做,领导的上限变成你的上限
什么类型的人不需要搭建工作台
- 事项相对比较固定:你做的事情比较简单,反正每天就是轻松,重复的事情,大家都熟悉了 不需要讲 对方也能get到你的意思,不需要额外的动脑筋
- 非营销和结果类事情:如果你的工作职责,跟成交和渠道引流方面,相隔比较远的情况下,属于常规部门,或后勤部门,这个时候可能你不需要特别在这个方面努力,也能稳定职位。
- 特别注重资源关系:注重关系和资源,但是不太注重一个事情价值本身的同学,可能也不太需要,当然关系和资源的获取设计到人设,和有效话术,类似小爱整合资源这个例子,其实他本质也是个系统,所以看你自己认知。
特别说明
- 职场工作台针对每个事务的工作梳理、他是一个高阶能力模型,即诞生想法 领取任务 到完成它。工作台思维是一个完整的单任务管理过程,而工作台是对这样的过程具现和论证,按理讲每个人都是可以用这种思维来做人事的。
工作台里的任务类型
工作台是个综合目标型概念,从拿到任务前先梳理,梳理的思路和过程便是任务的立项管理,而任务的不同类型就确定了每个任务的生命周期管理不同,而这些集合体就构成了每个人的工作台,大致的任务类型为。
- 任务型立项:即每个事情进行立项管理,生命周期的管理,
- 职责类立项:即一个岗位的事物氛围划分 和每个点的计划和梳理
- 他人类立项:你可能会承接上级任务和委派下级任务的梳理和立项进度管理
- 按结构类型不同:比如目标型、前提型、并列型等但最好的方式是 初级学员看类型和搭建技能,高阶学员不看类型,只看这个任务管理生命周期是否顺畅,不用刻意划分。
搭建任务工作台的方法技巧
工作台是以单个任务为核心的,目的是为了完成任务,然后拆分为:事前(事物描述、立项依据、评估依据、落地方式、评审记录、交付方式等),事中(拆分为具体执行步骤套用技能和经验推进任务,事后对齐交付标准)实际操作中,可能这几个步骤都是要不断的改和变动的。搭建这个是有一定技巧的,我称呼为立项框架和输出结构。
- 核心步骤1:任何事情先建立事物立项评审框架
- 目标:很多时候我们拿到一个任务后,实际上我们对这个任务是没有太多认知的,我们需要一个自我消化,认知,捋清楚这个事情的一个过程。
- 建立立项文档:先建立一个文档 称呼为 xxx立项
- 做一个什么事情
- 这个事情在业务流程中属于什么环节 //一般跟成交和渠道没关系的都没得紧迫性
- 这个事情涉及到哪些用户
- 公司内部的同事
- 或真实的顾客用户
- 每个用户期望的收益决策逻辑是什么
- 这个事情由哪些环节构成,套用什么样的结构(并列、逻辑底层、目标框架、前提框架)
- 这个事情做得最好是什么样的
- 竞品的表现和结果是如何的,哪些点值得关注
- 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和配合
- 核心步骤2:建立一个向上管理的输出框架
- 目标:就是你跟上下级沟通时候用的一个框架
- 我打算做一个什么事情
- 这个事情在业务流程的环节 和当前我们阶段的重要性
- 做得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样
- 目前对标的竞品关于结果的情况
- 他包含哪些子事情
- 我需要的资源和安排
- 询问领导的意见
- 核心步骤3:填充两个框架
- 当一个任务 有这两个框架部分后,导入你的任务,认知填空和回答它。
- 核心步骤4:当你建立完立项后 才是对事情的拆解和执行建立sop的笔记体系
- 这个后面讲
实现总结:
当你完成这样两个提问框架后,基本上你对这个任务的清晰完成度就比较高,如果信息、知识、技能不够,那就跟同事 或专业的人探讨梳理。这样一个流程基本能解决上下同频,沟通当中障碍。毕竟这只是立项管理,事物协同,真正的障碍是在执行过程中的,而不是立项协同大家认知一致的环节。
搭建工作台示例
工作台的搭建步骤1:参考此图
套用到笔记体系2:如果用笔记系统来表达
结尾
- 搭建岗位工作台,每个事务的工作台,能针对任务建立有效的事物管理机制,做到向上管理,才是一个成熟职场人的基础标志。
- 试想你的领导跟你讲一个事情,含糊不清,即没证明这个事情是对成交和业务渠道推动有利,也没确定这个事情的评估标准和交付标准,也没得关键的过程,那是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,工作台机制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。
- 向上管理也好、向下管理也好、人情世故高情商也罢,职场的基础规则是你要把事情做好,如果你能这样做每个事情的立项 和 立项汇报 中间汇报,那是不是就会很顺畅,如果你的领导交代不清,你把他的想法立项梳理后,再给他文档,是不是又能省很多事,自我成长了 有核心价值了 升职 加薪自然不是问题
- 训练技巧
- 仔细分析课程当中的示例:比如小爱要做一个资源整合的事情。
- 一个人负责按立项框架做立项内容,然后按第一个框架做内容填充
- 这个人同时要另外一个人沟通,沟通的内容是输出框架里面的核心内容
- 另外一个人负责从领导维度,或同级维度 建立评估标准 做评估要求,同时产生疑问让对方解答
- 然后在这样的立项、评审过程中,逐步掌握任务工作台的要义,并成功立项 拿到你想要的结果
- 这样一个来回后,再换个示例,或两个人换角色继续练习。